家园联动,预防为主——幼儿秋冬季卫生防护告家长书
亲爱的小朋友们、尊敬的家长们:
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面对疫情,我们始终紧密配合,为小朋友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!
当前,我们在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秋冬季各类高发传染病的防控哦!
一、新冠病毒肺炎
随着气温不断下降,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病例,新冠肺炎病毒仍有反复,为此,个人防护更不应松懈。
(一)流行特征:
潜伏期1-14天,一般为3-7天,潜伏期具有传染性,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,人群普遍易感。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,也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。
(二)主要表现:
发热(腋下测量10分钟,≥37.3℃)、乏力、干咳为主。少数患者伴有鼻塞、流涕、咽痛和腹泻等症状。防控新冠,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体温检测管理。幼儿每日入校前,家长都要在家给幼儿测量体温,健康状况良好再入园。在园,我们会严格进行午检和巡检相结合,发现有异常症状的幼儿,我们会立即将幼儿送往应急留观室观察,同时班级老师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来园接幼儿就医。
(三)预防措施:
幼儿发热处置流程:
- 幼儿在家发热(腋下测量10分钟,≥37.3℃)且伴有相关症状,家长应及时带孩子至相关定点医院就诊,并通知班主任(告知监护人姓名、电话,就诊时间,就诊医院,是否核酸测试、诊断结果等),更新汇治理信息。
- 遵医嘱,核酸测试,确保安全。
- 幼儿就诊后,家长应及时将就诊记录及检测报告拍照上传班主任,确保园内合理开展隔离消毒工作及在园幼儿疾病管理。
- 返园标准:凡进行核酸监测幼儿,退热后48小时且无异常症状后方可返园,返园时必须持就诊记录及核酸病毒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入园。
二、秋冬季高发传染病
ê水痘: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(一)流行特征:
多在冬季、春季多发,传染性强,可通过接触、飞沫途径感染。病人至出疹前1-2天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,均有传染性。
(二)主要表现:
潜伏期一般为10-21天,平均14-16天。初期只有轻度不适或没有症状。皮肤出现小红点,1天左右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。1-2天后水疱内变浑浊,水疱中央凹陷,慢慢干燥结痂;结痂需要2-3周才脱落,常常痒得难以忍受。水疱多数分布在躯干、头部,后发展至全身。
(三)预防措施
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。多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后不会感染水痘。
ê流行性感冒
简称流感,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大致可分为甲型流感、乙型流感和丙型流感。
(一)流行特征:
冬春季高发,容易在班级、集体机构出现聚集性发病或暴发。以飞沫传播为主,也有接触传播,病毒易变异。
(二)主要表现:
发病急,体温可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达到39-40℃甚至更高,伴有畏寒、头痛、全身乏力、肌肉酸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。呼吸道症状,如咽喉痛、干咳、鼻塞、流涕等。有时伴有呕吐和腹泻等症状。
(三)预防措施
1、幼儿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。
2、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勤洗手,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(一米以上)。
3、我们会严格进行午检和巡检相结合,发现有异常症状的幼儿,我们会立即将幼儿送往应急留观室观察,同时班级老师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来园接幼儿就医。
4、我们会每天按时、定点做好班级、厕所、公共场所等消毒,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。
ê猩红热
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(一)流行特征:
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冬季、春季较为多见。人群普遍易感,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。可通过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。
(二)主要表现:
起病较急,有畏寒、发热,体温在38-40℃之间,伴有头痛、咽痛、食欲减退、全身不适、恶心呕吐等症状。一般起病后1-2天开始出诊,并在24小时内布满全身。全身皮肤出现均匀、密集的红色细小皮疹,有压痕;口腔内舌乳头充血水肿、突起、增粗发红,俗称“杨梅舌”。体温降至正常,皮疹逐渐消退并有脱皮现象。
(三)预防措施
加强开窗通风,每日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均衡营养,劳逸结合;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
指因感染了诺如病毒引起以呕吐、腹泻等症状为主的感染性腹泻。
(一)流行特征:
冬季腹泻以病毒性为主,其中60%-80%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。主要通过粪-口传播,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。贝类食品和生鲜水果蔬菜容易被病毒污染。
(二)主要表现:
诺如病毒感染后幼儿一般以呕吐为主,成人以腹泻为主。感染后会出现腹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,有时伴有发热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自限性疾病,大多数人1-3天可以自行恢复。
(三)预防措施
1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2、加强餐具消毒,食物烧熟煮透,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等海产品和水产品食物。
ê手足口病
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(型),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、10及EV71病毒最为常见。
(一)流行特征:
夏季、秋季较为多见,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,5岁以下幼儿好发。隐形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,可通过粪-口传播、飞沫传播、接触等传播。
(二)主要表现:
发热,手掌、足底、口腔黏膜出现皮疹。初始症状为低热、食欲减退、全身不适。发热1-2天后口腔出现红色小疱疹,然后变为溃疡 。之后在手掌、足底出现皮疹,有时臀部也会出现。
(三)预防措施
1、牢记15字方针:勤洗手、勤开窗,吃熟食、喝开水、晒衣被。
2、学龄前儿童及时接种EV71疫苗,可有效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概率。
三、幼儿秋冬季高发传染病处置流程:
幼儿若出现以下症状:呕吐、发热、头痛、流涕、鼻塞、咽痛、胸部、腹部、背部、四肢、手、足、口、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及水泡等,务必请家长及时带幼儿去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
如幼儿出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,为避免往返劳累,请家长及时带幼儿至相关资质的儿科医院、儿童医院、儿童医学中心等感染科就诊,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在园幼儿隔离及消毒工作。
幼儿返园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相关返园要求,必须持医院开具的返园证明至保健室方可回班。诺如病毒高发季节,如出现不明原因呕吐、腹泻症状的幼儿需在症状消失后72小时才可返校。
(一)注意事项:
目前,是各类传染病高发季节,请家长尽量不要带幼儿出入疫区、人群密集场所,以减少感染几率。家长用时刻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,做好每天早晚的自检,如有疑似问题应及时就医,并及时将结果告知班季老师。
(二)防疫小妙招
健康生活,从预防开始。抗疫防病,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勤洗手、正确洗手,保护自己和他人,远离疾患。
小朋友,讲卫生,传染病,防得牢。
勤洗手,很重要,饭前便后要洗手。
多通风,勤换衣,人多不去凑热闹。
牛奶鸡蛋很需要,水果蔬菜不可少。
生冷食物不入口,烧熟煮透很重要。
多喝水,晒太阳,勤锻炼,不可少。
病毒细菌不见了,宝宝健康身体好。
泰宁田林幼儿园 2020.12.1